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房价何时探底,业主心急如焚 正文

房价何时探底,业主心急如焚

时间:2025-01-11 16:56:4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娱乐

核心提示

楼市何时见底呢,相信大家现在都非常关心,当然业界对这个事情的争论也是非常多的,因为楼市的影响因素确实太多了,从土拍供应、居民收入、金融杠杆、政策松紧度等等方面都会去左右房价,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人能拍板

楼市何时见底呢,房价焚相信大家现在都非常关心,探底当然业界对这个事情的业主赣州市某某钢球股份业务部争论也是非常多的,因为楼市的心急影响因素确实太多了,从土拍供应、房价焚居民收入、探底金融杠杆、业主政策松紧度等等方面都会去左右房价,心急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人能拍板说房价几月几号会见底了,房价焚因为现在有房的探底业主每天都在默默承受这个跌幅,不管是业主从存量房贷还是房价本身来说都是在割肉的操作,当然,心急现在其实也有几个维度可以给大家进行参考。房价焚

首先,探底赣州市某某钢球股份业务部第一个维度,业主就是顶级机构的预测,要知道,我们内部的消息一般都是滞后的,反观外部机构的放风和预测反而是比较准确的,之前高盛的研究报告就在国内掀起了热潮,说咱们国内房价会在2027年再下跌40%,并在第三季度见底,这个结论,光是看到的话很多人都会心里一颤了,毕竟,现在很多人的首付已经跌完了,如果再跌个40%那就相当于再亏掉一个首付了。

而高盛是拿老美的房价作为参照的,因为老美从2006年高峰到2012年的谷底,这里面是经历了6年的时间,所以如果从2021年算起的话,那就是2027年到底了,当然咱们肯定跟老美的房地产市场不完全一样了,老美房价暴跌主要是因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而咱们还没到这种程度,而且我们政策干预的力度会比老美大很多,通过各种限购和限贷的操作来稳定市场预期,而且工具箱还没有用完,一直挤牙膏式的操作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所以2027年大家可以记住这个时间节点,但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个节奏去买房和卖房,还是要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因为变化才是楼市最大的不变。

第二个维度,就是房地产税的出台,前段时间大家都清楚,我们对房地产制度的完善设置了一个时间节点,就是2029年前后,而这五年都是在不断制定、思考和完善的过程,所以这五年其实也还是在给存量房业主和房企去逐步去库存的过程,因为现在光一个房屋养老金和保险就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了,频频上热搜之后住建部都出来发声了,说不会增加大家的负担,但是现在大家心里其实还是没底的,因为从医保统筹、医保企业缴纳都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农村医保费用上涨很多倍这些事情来看,再到现在维修基金的统筹操作 。

所以不少朋友甚至开始联想到公积金的企业部分是不是将来也要被统筹了,所以很多人开始疯狂想取出公积金了,不管是通过租房提取还是装修提取,反正我周边没房的朋友正在想办法提取公积金,当然,我自己是每季度都会提取一次的,有需求或者担心的朋友也可以抓紧提取吧,落袋为安还是好的,所以房地产税的出台会是一个大的节点,大家可以重点关注2029年前后的时期。

第三个维度,就是地方大规模收购新房并且付款后的时间点,因为现在还是在鼓励各地去收购新房作为保障房,既然是鼓励,说明很多地方还没真正落地,一个是地方需要拿到钱才能收购,另一个是市场的价格要触底了地方才会积极去收购,现在传递的信号是用5折左右的价格去收购这些新房,如果地方敢大规模把这些房子都收回来,那差不多说明这个价格会是官方能维持住的价格了,也就是大家心里的触底阶段了,因为如果继续下降的话,对后续配售型保障房的出售和配租型保障房的出租都非常不利,而且现在来看,很多房企只剩下最后一条这个退路可以走了。

因为按照正常价卖不出去的话,那只能卖给地方了,而且还有不少的门槛和要求,比如地段要求、现房要求等等,地方自己花钱买房肯定不会特别含糊,就像我们去买房一样,都会仔细对比和看房,而且用的是公家的钱,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如果随意乱买和高价买的话,那是要去担责的,之前央妈已经批复了3000亿的再贷款了,广州也在积极筹建配售型保障房,有超过80个城市已经宣布要安排国有企业平台去收购新房了,只是说雷声大,雨点小,大规模去落地的城市还是少数的,因为收来的这些房子是会增加地方债务的,如果后续房价继续下跌,对地方来说是不可承受的。

所以之前也在提要提升租售比,其实也是为了后续把房子拿过来后可以适当增加回报率,而且现在官方已经允许房企去降价卖房了,其实也看得出来,先让房企自己承认房价跌了,后续收购的时候也有谈判的底气,毕竟,现在谁手上有钱才是王者,现金为王,债务为寇,房企拿着房子换不回来钱,那只能面临破产甚至重组的结局了,所以地方会留到最后一刻再去当房企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在房企还想卖高价的时候锦上添花。

所以大家关注这三个维度,总有一个会适合你的,当然,过程中的房价数据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所有的政策最终都是反映到房价身上的,数据是会说话的,我们理解背后的逻辑就好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